找到相关内容714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的佛教与儒教

    大乘经典提出来后开始遵行的。 陈朝的真谛(499—569)法师则是中国佛教史上又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中国传译的佛教经典主要是无著、世亲瑜伽行派的学说。他所传的法相唯识学的主要思想是“无尘唯识”...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251011.html
  • “真如”哲学: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读章太炎的《建立宗教论》

    403—419页。)章太炎自然也不例外。在《建立宗教论》中,章太炎依据法相唯识学的基本范畴——“三自性”作了自我融通式的诠释后,构建了一个以“真如”为绝对本体的哲学体系。  佛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又称“...新儒家的思路,而且对今日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思想界仍不无启迪意义。  【关 键 词】章太炎/宗教/真如/三自性/唯识  -----------------------------------------...

    洪九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352040.html
  • 欧阳竟无思想中的三个论题

    创生论的分解。上文我们提到真如、 正智和俗界的三层构架,在这里,我们可作一哲学上的读解。正智向上与真如构成一本体论的关联;而下委到俗界,则与万法形成缘起式的创生关系。太虚在《法相唯识学概论》一书中如是...阿赖耶就舍染义上说无漏转依;如来藏重于流转义上讲客尘所染。2. 3,《楞伽》如来藏藏识,意在讲藏识中有清净种子;《密严》如来藏义,则和于习气,为和合义。此即说不同经论对如来藏规定不同。2.4,唯识学在...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752050.html
  • 从无我 空到达解脱(2)

    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①这段经文正可以证明从有中见空的道理。  为什么有是空?如何见有是空呢?从法相唯识学中,我们可以得到很清楚的了解。  第二节 ...与证入皆是从世间法上的方便安立言谈。所以唯识学的三性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固然是无,但圆成实性——这个本就圆满、能成就一切的真实本性,也是胜义无性的。因此,一切病只是世间法上的假有。病是假,对治方法...

    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752145.html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鄙见的常规。其引文以《楞伽》和《般若》为主流,辅之以华严、法相唯识、律宗等宗派思想,以传授其“无念”的法门,表明了禅师任运自然,不拘一格的思想特色。   无住禅师的生活时代,...礼拜等有为事相的佛事。而般若系的修学中,是以文字般若(即诠表真理的语言、文字、符号等)为前导的,说明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依存的,事和理也是互为融摄的。   在唯识佛法修行的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252224.html
  •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 世亲、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

    批评为流于仅限于法相的分析的法相唯识学末流的危机,相对于此,转依的二义却都是在解脱论的脉络当中提出的,这是因为转依的佛教认识论意义是一种非认识、是在解脱的向度出现的。唯识学需要一个佛教存有学的向度在此...Vijwatika et Trijwika,Paris 1925) 和宇井伯寿推进了真谛学的研究,使得玄奘的法相唯识学和早期安慧的唯识学的环绕于识转变的差异重新引起注目。   注20前述的第十七颂的安慧释的关于...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3.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1)

    (1871),卒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欧阳原字镜湖,四十岁以后改字竟无。五十岁前后,欧阳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自修成就法相唯识之学,门人弟子及学术界渐渐誉为欧阳竟无大师。自此之后欧阳的原字镜湖,世遂...谈也。[43]  第四个方面的解答是,文会开示欧阳说,要想把佛教的理论彻底研究明白,必须研究法相唯识一宗。  杨文会虽然服膺《起信》系统的佛学,但他有感于唐宋之后中国佛教的凋敝,提出“复古”的口号,...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6.html
  • 法性空慧学概论(1)

    详述。要之、为一般佛教史上所公认佛灭五六百年后,一创兴或继兴大乘佛法之主要人物。除法相唯识学外,不论若空、若密、若禅、若净,无不奉以为高祖,故为藏文系佛教空宗、密宗之肝心,亦为汉文系佛教净、台、贤各宗所...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无分别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根本无分别智。而加行无分别智,不过是能引发根本智的智慧。后得无分别智,则是证得根本智后所引起来的一种智慧,可说是具足种种善能分别观察诸法相的智慧;所谓&...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3252684.html
  • 地藏王菩萨本迹因缘

    为师,众生因苦可以消灭恶念(在大苦难中,放逸、作恶念头每生不起了),地狱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很大。  在二十五年前,笔者研究瑜伽、俱舍,很奇怪,为什么法相唯识合乎科学,也在说地狱?并且很详尽,同地藏三经...可以指出两个标志:(1)当人此心即是藏(这藏字是名词)。本来具足一切功德。如佛法唯识学中所谓山河大地和三世间(即:器世间、有情世间、种子世间﹚通为阿赖耶识所变。这些不是这里的命题,用不着扯下去了。虽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352762.html
  • 王恩洋先生与禅宗

    王恩洋先生与禅宗  王赐川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沩仰宗早绝也。  3、答“顿渐”问  1948年,恩洋先生答杨慧明十问。其第五问是“何为大小权实偏圆渐顿?”其对顿渐的答复是:“顿者顿教,如禅宗所谓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当下直悟不假造修。渐者渐教,如法相唯识由...

    王赐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955230.html